鲐背初心
从医70年罗世芳教授 坚持在北京天伦医院出诊
“妇产科医生罗世芳 鲐背初心”,3月8日北京晚报上面一则关于罗世芳教授的报道映入眼帘,这位93岁高龄的老人,数十年奋战在临床一线,成功治愈不孕不育患者近万例,抢救的病人、接生的婴儿不计其数,被誉为神州大地“送子观音”,深受患者的尊敬与爱戴,口碑极佳,曾多次荣获“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的称号,被评为突出贡献老专家,并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
妙手技艺 精于内分泌性不孕治疗
罗世芳教授在妇科不孕方面有70多年的临床和教学经验,尤其擅长妇科内分泌性不孕症、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早衰、免疫性流产、输卵管异常、高危妊娠、过期妊娠等方面的治疗。在业内素有“内分泌性不孕治疗大家”的称号。她不仅在临床实践方面成就斐然,而且为了提高国内不孕的诊疗水平,在《北京名医》《中华妇产科杂志》等杂志上积极发表论著30余篇,还亲自著作《排卵障碍性不孕症诊断及治疗》一书,供临床医生和患者研习参考。
退而不休 坐诊天伦医院
1993年,罗世芳从航天中心医院退休。此后,她退而不休,至今依然坚持出门诊。每周一、周三在北京天伦医院全天出诊,每到她出诊,慕名而来的患者都早早过来在诊室门口等候,罗教授总是耐心的接诊每一位患者,给她们详细的讲解病情。罗教授的一位患者付女士,婚后六年不孕,月经稀发、闭经五年,当地医院诊断为子宫发育不良,原发性不孕,曾数次到北京某医院治疗,都以失败告终,被判生育死刑。后找到罗教授,诊断为原发性不孕、卵巢早衰,付女士又急切想要怀孕,罗教授对其进行全面、精心的治疗,经过三到五个疗程的用药后终于怀孕。罗教授说:“每个女人都有做妈妈的权利,不要轻易对患者宣判死刑。”
救死扶伤不畏难 初心不改医德高
2018年第一次见罗教授很惊讶,虽已92岁高龄,却身体硬朗,神采奕奕,仿佛岁月并没有在她的身上留下什么痕迹。
罗教授亲切地讲述了她年轻时的经历。下乡锻炼时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缘故,她未能回到医院,而是继续留下来为当地的百姓治病。那时生活条件及医疗条件都十分艰苦,每天早上五点钟医疗小分队就带着各种简易的医疗器械东奔西走地去为患者看病,有时甚至只能在患者家中用床单等工具搭建简易的手术台为患者进行手术。就在我唏嘘不已的时候,罗教授却说,她当时从未觉得辛苦,做遍了当地的妇科手术,看着患者们病情好转,她只觉得十分欣慰。
有人问罗教授在从医路上是否想过要放弃,她说,可能大家都觉得妇产科很辛苦,但自她从小决心学医之后,她从来对医学、对妇产科都是充满了热情。在她看来,妇产科是一个黑白分明的学科,能够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为之奋斗一生,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
传医带教 不吝学识 勤学不倦 与时俱进
“35年前,刚走出校门的我,在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医院妇产科,有幸在罗世芳主任的亲自指导下,开始了我的妇产科医师生涯,作为妇产科启蒙老师,罗世芳主任全面的知识、精湛的技术,处理患者大胆果断的风格,以及她的敬业精神,影响了我一生的妇产科职业作风。一日为师,终身难忘。”这是曾经罗教授的学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妇产科系名誉主任魏丽慧对罗教授的评价。
“在医务战场上,她辛勤耕耘数十年。她用自己精湛的医技和高尚的医德为千万个妇女解除了病痛,被人称作妙手回春的神医。”
“听说罗医生对病人很细心,对病情把握的很好,所以特意前来看病的,看过后感觉比别人说的更好,医术高明,从来不强求病人,节省了病人不少的费用。”
在同事眼里,罗教授是德艺双馨的好老师;在患者的口中,是“送子观音”。现在,她仍在一刻不停地学习。每次,国际上有最先进的科研动态,她都会及时关注;各种学术会议上介绍的科研成果和成功经验,她也会认真了解,虚心学习。至今,她依然经常看英文原版的科研成果。赶上门诊病人少的时候,她就会拿起一本书或者一本专业期刊,安静认真地看书。这位老人对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的了解甚至比年轻人还要多,对这个多样化世界的宽容和接纳程度甚至比年轻人还要高。
最近十多年来,岁月仿佛在罗世芳的身上静止了,同事们说,看,罗教授的白发间还长出了黑头发呢!当大家问罗老,什么事让您最快乐最开心?她说:“病人满意就是我最大的快乐,看着他们都能怀孕生子、做妈妈,我就替他们开心”。
---------------------------我是一条分隔符------------------------------
换季的时候,这衣服怎么穿就有点儿吃不准了。尤其是娃,穿多了温度升高捂出汗,穿少了乍暖还寒冻成狗。这不,感冒发烧流鼻涕,医院里又是乌泱泱一群小病号。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宝宝生病时,全家很大阵仗地跑去医院,精疲力尽地挂号、排队,最后跟医生话都没说上几句,就结束了问诊。再不然就是一看到医生,在嘈杂的问诊室里,之前想说什么全都忘记了。糕妈想说,带娃看病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一定要做好规划,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易分网看到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