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分网!
loading
免费发布信息
·合肥 [切换]

      孩子抽动别死扛 ,解读抽动症三大谣言!

      2018-05-15 14:39:22发布,长期有效,7浏览
    • 置顶
    • 定时刷新  |
    • 收藏  |
    • 举报  |
    • 区域:包河
      • 联系人:张萍 江苏省南京市电信
      • 电话:055****991811 点击查看完整号码
        • 易分网提醒您:本站仅作为便民信息搬运工,请自行分辨信息真假,联系前请仔细阅读《谨防诈骗须知
    • 信息详情

    谣言 1

    抽动症=多动症

    很多家长过来询问的时候,都再问:我家孩子到底是患上抽动症还是多动症?怎么区别我家孩子到底是属于哪种病?” 下面一起跟随合肥仁爱中医医院专家来了解一下吧。

    相同点

    抽动症和多动症的本质都在于,但是抽动更多表现为肌肉的抽动,而多动更多表现为小动作过多。此外,这两种疾病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等问题。

    不同点

    1.多动症与抽动症分别是两种不同的病症,部分抽动症患儿可合并有多动症状,但多动症儿童绝无抽动现象,也就是说抽动可能伴随多动,但是多动没有抽动现象,这是鉴别的关键。

    2.抽动症主要表现是先从眼肌,面肌部开始,出现眨眼,摇头,挤眉,继而耸肩,甩胳膊,踢腿,鼓肚子,肢体、躯干扭动,叫喊声等,严重时出现污秽言语。这些动作反复发作,无法自控,若失治误治,呈渐进性加重,出现心理障碍。多动症是一种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又称学习技能发育上的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做事不专心,好走神,动作过多,上课好做小动作,好说话,任性冲动,情绪不稳,自控能力差,做事拖拉,缺乏时间和任务观念等。

    3.抽动症是一种在儿童期(3~15)起病的神经精神障碍,男女童的患病比例为31。抽动症的孩子往往存在注意力和智力方面的缺陷,可能伴随精神分裂症、癫痫等其他疾病。多动症比抽动症发病率高,是一种较常见的儿童心理障碍性疾病,国内外调查发现患病率3%7%,男女比为491。多动症孩子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学习和行为及性情方面有缺陷。

    4.抽动有高峰期和缓解期,高峰期抽动频繁,随之进入抽动缓解期,两者交替出现,周而复始,形成一个波浪过程。抽动往往在孩子心理紧张、焦虑不安、兴奋激动时增多,尤其是在白天或疾病后抽动更明显,当注意力集中时可自行控制片刻,入眠后抽动消失。多动症是没有固定发病期,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病,是持续的生理和心理障碍。

    谣言 2

    抽动是孩子长个的表现

    抽动的原因有很多,不一定是长高的迹象,可能是神经的问题,神经过度兴奋,神经末梢不断传导。还可能是有点抽筋,另外长高一般都是在晚上睡觉的时候进行的,生长激素的分泌造成的,但是不至于说能感觉到腿在长,或者说在抽动。

    另外,有 研究显示抽动症与血铅含量有关,儿童血铅含量高可能是儿童抽动症的发病机制之一。此处特别提醒家长,要让孩子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改掉含咬彩色玩具、铅笔、蜡笔等毛病,减少被动吸烟,常洗手,避免因血铅含量高诱发抽动症。

    谣言 3

    抽动的孩子更聪明

    有一组研究对28 例患儿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修订版(Wlsc-R)进行智力测定,结果发现此组患儿的平均智商在正常范围,语音智商和操作智商差异亦在正常范围。用相同的方法亦有人做出不同的结果,认为此病患儿存在一定的智力缺损。

    由神经、生理测定量表调查神经生理损害,发现约半数抽动症患儿存在智力缺陷。总之关于此病患儿是否存在智力缺陷问题,国内、外尚无定论。目前研究可见两种观点。我们临床观察300例认为,此病患儿不存在明显智力问题,少数智力低于正常的表现,更多的是由于此类患儿不自主运动及注意力不集中造成的。

    抽动症的危害显而易见,包括引发学习困难,妨碍个性发展,以及产生社交障碍,且有研究表明,抽动症往往会并发很多共患疾病,比如学习困难、品行障碍、抑郁症等,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伴随孩子一生。

    合肥仁爱中医医院提示:希望上述介绍内容能够帮助大家,孩子患上病家长一定要带着孩子到专业正规的医院接受治疗哟,切勿盲目治疗。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易分网看到的,谢谢!

    首发网址:https://www.fenl161.com/hf/erke/20736.html
    查看全部合肥儿科信息
    发布一条合肥儿科信息
    • 相关图片

    孩子抽动别死扛 ,解读抽动症三大谣言!

    • 您可能感兴趣
    • 合肥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