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管什么?自然是人,不同的人以同样的手段去管理,结果会大不一样,这就是选拔和使用人才的差别。所以高明的管理者会从用人开始来贯彻自己的管理理念。选用人才最重要的是做到“合理”二字,能做到这两个字,管理者才能说具备了基本的管理素质。
日本“经营之神”、著名跨国公司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曾经说过:企业主营人才,兼营产品。
松下电器的成功,从很大程度上也归因于松下对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
松下通过50多年的经营实践,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人才理念体系,他强调:“事业在人,经营企业最关键的是寻找人才,培育人才”,能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取决于领导人的基本思想和器量,领导人的器量有多大,企业的发展规模就会有多大。
企业为什么会缺人才?从根源上就是由领导人的器量决定的。
所谓器量,说的其实是经营者的思维问题。经营者只有转变自己对于人才的思维和理念,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复制瓶颈,实现人才成果最大化。
我们都知道,“信念决定思维,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导致结果。”
今天企业一直“缺人才”,这是一个结果,这个结果是因为过去缺少人才培养的行为导致,没有去做或者做得不到位,根源首先还是在于企业各层级对人才培养的理念、意识没到位。具体来说:
领导层—— 不重视;
直接主管层—— 不参与;
员工层—— 不投入。
接下来我们一一分析各层级的思维障碍及背后的原因,同时给出我们的专家改进建议。
领导层不重视,常见的直接行为表现为如下两个方面:
1.创业初期,交通基本靠走,管理基本靠吼,不需要太多的“人才”;随着发展,老板更是变成全能选手,再说平时一直跟在身边的几个人好歹也带出来了,所以,有什么事情老板一招呼,“人才济济”,根本就没意识到缺人,更想不到要做人才储备与培养。
2.主要是企业的人才文化与机制不健全,加上现代职场人的就业观念发生变化,也许他还会忠诚于职业忠诚于专业,但不一定忠诚于企业,“翅膀硬了就飞走了”,导致领导人心有余悸,干脆就不做人才的培养了,越不培养人才就越没人才,越没人才就只能高薪聘请,也就懒得再去培养,形成恶性循环。
免费领取更多学习资料http://c7.gg/ang93